中国微企网
一季度济南外贸实现开门红,欧亚班列:开放黄金通道
发布日期: 2022-05-05 13:54:06 来源: 大众日报

今年一季度,济南市外贸实现开门红,进出口总值507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中出口276.4亿元,增长44.3%;进口230.6亿元,增长42.7%;外贸顺差45.8亿元,增长52.7%。

近年来,济南市外贸进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全省排名来看,从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增速保持全省第3位。不过进出口总值去年位居全省第6位,今年一季度位列第5位,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迈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济南面临多重新的战略机遇期。将机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考验着政府施政能力。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开新局”。济南将如何抓住开放新契机,实现突围闯关?

欧亚班列:开放黄金通道

“我们的激光器大约有三成出口海外,主要贸易通道是中欧班列。”济南宏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介绍,通过中欧班列,他们的产品实现了“家门口到家门口”。激光装备离开厂区,经中欧班列运往斯洛伐克只需要10-12天,产品运抵山东高速设在斯洛伐克的物流仓库后,客户凭采购单提货即可。与此前的海陆运输相比,物流通道的改变不仅节约了时间,物流成本也下降了20%。宏石激光去年4月落户临空经济区,去年底已交付价值1.5亿元的激光设备。

开放发展,通道先行。2017年8月4日,济南首开欧亚班列,为济南市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掀开了新篇章。2018年济南开行31列;2019年开行158列;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逆势增长,全年开行542列,同比增长超过240%;2021年开行764列,同比增长41%;今年一季度开行145列,同比增长30.6%。这一系列的数字,展示着济南“一带一路”新通道建设的飞跃发展。

济南欧亚班列有速度,更有质量,目前开通的12条线路通往欧亚19个国家46座城市,已初步形成东、中、西“三通道”多线路、多口岸发运和往返双向开行的模式。

为了让欧亚班列发展空间更充裕,铁路场站已逐步向济南东部的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转移。至此,公路、铁路、空港、水港“四港合一”的济南国际陆港核心区逐渐掀开面纱。

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北部,4560亩的高端物流商务集聚区目前已经难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济南陆港大厦、加州·通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水发国际物流园等诸多物流项目都在积极推动中。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国内国际贸易、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产业将在此集聚发展。

依托物流产业的便利优势,临港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实体经济落户,如中电建·能源谷等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坤力疫苗、国健健康城等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智能传感器、国家北斗检测中心等四新产业。据介绍,今年临港经济开发区共52个项目将落地或者建设。

目光放大到更大范围,在济南“东强”阵地,历城区正积极布局建设“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以唐冶北片区为承载地打造“济南国际贸易中心”,以国际内陆港为“承载港体”,以济南东站为“开放之翼”,以自贸区为“创新之翼”,全力打通贸易廊道,形成“一核一港两翼多联”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畅物流,促贸易,助产业。一列列奔驰的欧亚班列,拉动的是济南对外开放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和延展。

平台载体:开放动力之基

走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示大厅,非遗衍生、京剧、黄河物语等诸多主题的产品琳琅满目。2021年8月济南片区成功申建商务部等四部委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搭建文化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文化IP提取、数字文化贸易、品牌孵化、海外推广为一体的文化贸易产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服务沿黄流域2000多家文化企业,合作建设9个海外文化驿站、5个海外仓,构建文化出海集群。

高水平平台载体是推动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济南市正积极推进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

2021年12月济南片区获商务部批复建设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先行先试国家对欧低碳开放政策,率先推动与欧洲在氢能源等绿色制造合作方面规则、管理、标准相互衔接,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园区发展新路径和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地,也推动着一批新业态开花。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创新金融业态新模式,全市首家SPV(特殊目的公司)、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落户运营,人民币跨境支付便利化措施、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融资计划正式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引进法国阳狮集团中国数据交付中心从印度转移至中国,搭建立足国内、辐射日韩及东南亚地区的数字化开发交付中心。

开放带来的新业态,也在切实改变着市民生活,以进口商品消费为例,在家门口“买全球、卖全球”逐渐有了更多渠道。

如今,济南市民海淘,能真正体验到进口商品最快“当日送达”了。这得益于2021年10月30日日本乐购仕(中国)跨境电商中心仓的落地,填补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210”模式空白。

“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21.84亿元,同比增长26倍。”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市重点培育济南综保区、云麓小镇、龙工场等跨境电商园区,加快实现跨境电商集聚效应,新孵化企业超过40家,全市有跨境电商实绩的企业达到177家。

目前,济南市还在积极推动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尽快开业。其将引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客商、运营80多个不同特色不同文化的展销馆、体验馆,展示展销22000余种全球优选进口商品。另外,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还将积极承办“进博会走进山东”、东亚博览会等系列开放活动,打造世界名品集散地和北方跨境商品分拨中心,实现以贸易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随着一批批重大开放平台和载体的做大做强,济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实效越来越好。

制度创新:开放活力之源

在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内,新奥仕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异常忙碌,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已经签满了上半年的订单。近两年,受疫情和全球消费能力疲软的影响,该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难,想要搬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让我们在困境中存活下来的,其实是综保区的政策红利和海关的扶持措施,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新奥仕服装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贾殿惠说。靠着保税区内“委内加工”“选择性征税”“四自一简”“分送集报”等惠企政策,企业开展设备和工艺的双重升级,不仅原料和成品的进出口环节降低了成本,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也可享受免税优惠,公司迅速拿下日本“高端时装”加工订单,加工费翻了四五倍。

从开放大市到开放强市,离不开制度创新的催动。从综保区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始终是开放的活力之源。

3月29日,从印度尼西亚载回的特色布料经青岛港抵达济南。这是1月6日发往印度尼西亚的男士衬衣换回的货物。济南“跨境易货谷”揭牌以来,这是首单完整的易货交易。聚焦“探索发展新型易货贸易”,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探索建设全国首个“跨境易货谷”,推动易货贸易龙头企业在济南集聚。

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济南片区积极探索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出台50余个改革创新文件,推出50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形成167个创新成果案例。日前,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51项新形成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0项来自济南片区。

与此同时,济南片区通过联动创新,释放“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势能。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10个区县(功能区)建立联动创新机制,共享130余项自贸创新成果。在省会经济圈,与泰安、德州等8个高新区、开发区在医疗康养、文化贸易等领域进行产业联动创新,在省会经济圈城市探索实行异地注册、圈内通办、一照多址等创新举措。与云南昆明片区、陕西中心片区等兄弟片区联动开辟对外开放新通道。与广东横琴新区片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托澳门对葡语系国家的中医药商标注册与产品出入境便利通道,推动宏济堂、省药学科学院等6家企业和机构落地澳门、横琴,开展中药新药研发、转化、上市等多层次合作,拓展中医药出海新路径。

制度催动下,济南片区已新设企业达3.3万家,占山东自贸试验区近50%;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0余家,实际使用外资22.1亿美元,进出口1355亿元,以不到全市0.4%的土地,贡献了近40%的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额。

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新时代、新谋划,济南市对外开放既有速度又后劲十足,通过持续放大区位优势、创新机制合作,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今的济南,正以更宽广的胸襟拥抱世界。

标签: 医疗康养 文化贸易 中药新药研发 创新机制合作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