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奋进自贸港 谱写新篇章|三亚大茅村谱好“三部曲”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发布日期: 2023-08-18 21:33:13 来源: 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马琪 文/图)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脏、乱、差、穷、散”,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三亚样本”。不过八年光景,小小的大茅村已然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8月17日,“奋进自贸港谱写新篇章”2023年全国重点媒体海南行暨交流推介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旖旎风光目不暇接,文化新风扑面而来。


【资料图】

大项目注入“活水” 奏响乡村振兴“前奏曲”

一座大茅山、一湾大茅河、一条乡村绿道,跟无数美丽乡村一样,这里山青水碧、鸟飞虫鸣、推窗见绿。在大茅远洋生态村,可以看到智能温室、丛林探险乐园、房车营地等,还有植物科普、绿道骑行、果园采摘等游玩项目一应俱全。

“我们公司进驻大茅村是机遇,也是挑战。”远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他们以三亚大茅远洋生态村为试点,以产业导入和生态保护为支点,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融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努力将大茅区域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2018年,远洋集团与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共同建设海南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共享农庄——大茅远洋生态村。如今,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让村民变股东,盘活农户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由传统大田轮作发展成高效农业产业,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农业+”旅游、教育、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蜕变。仅2023年春节黄金周,大茅远洋生态村累计接待游客达到8万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以前村里小道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交通优渥、环境绝佳却没能让大茅村“富”起来。究其原因,这尴尬局面的背后是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

如何破局?2016年村两委换届,吉阳区委组织部着重从加强党建入手,挑选精兵强将,调整村两委干部。“老书记”高正才上任后,专注基层组织建设:建阵地、强教育、抓作风、促发展。大茅村以“党建织网”推动网格化治理,坚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职、一网多责”的原则,将网格员分为三类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党员网格员。大茅村下设17个自然村小组,共有900多户4000多人,全村128名党员被列入网格,每名党员联系、服务各自网格的10至40名群众,为村民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短短几年时间,大茅彻底变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休闲文化广场焕然一新,40多条村道全部建设到位,村道“变身”骑行绿道,大茅远洋生态村成为颇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2017年,大茅村党支部甩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如今已被评委五星级党组织,并成为海南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标杆示范点;2021年大茅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三亚唯一获评乡村。

聚力产业兴旺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曲”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旺不旺。这些年,大茅村先后成立过29家种养殖合作社,目前优胜劣汰还有19家优质合作社被重点培养。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大茅村只是吉阳区擘画乡村振兴画卷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些年,三亚市吉阳区积极构建组织、人才、产业“三大体系”,形成了“组织强农、人才助农、产业富农”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构建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吉阳区聚焦风情民宿、水产养殖等14个兴村项目,“一村一策”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发展模式,加强对黎族特色风味食品、非遗产品的深加工,让村民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目前,16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150万元,干部群众创办领办合作社136个、企业195家,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提升”的整体效应。

产业发展,关键在人才。2023年,吉阳区育优“领头雁”,选派48名省市区优秀干部到16个村分别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建强“主力军”,对全区139名农村“两委”干部实施科学管理,安排15名选调生下村任职,配齐配强农村工作队伍。用好“生力军”,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选拔98名村干部,组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队。用好“候鸟”人才库,通过举行“吉阳乡村人才振兴论剑”系列活动,开展农村课题研究等,为吉阳乡村发展“把脉开方”。

三亚市吉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党建引领,才让乡村振兴这曲“新乐章”演奏得更加和谐,建设真正的和美乡村,相信在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下,吉阳大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标签: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