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第二届中国产业经济学者论坛聚焦变化中的中国产业经济
发布日期: 2021-11-24 18:18:03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平与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经济学者论坛(2021)”在京召开。论坛以“变化中的中国产业经济”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平台发展与规范治理、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新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等产业经济学重要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他希望论坛进一步凝聚专家智慧,整合研究成果,推动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我国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贡献真知灼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同时需要实现需求供给平衡,掌握自主能力,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他指出,要对重点产业的自主可控情况进行评估,推动国内零部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降低对外依赖度。再次,要加大顶尖科技攻关研究,发扬“干中学”精神,坚信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力引进全球人才,促进整体研发能力提升。他建议,解决关键瓶颈问题要加强国内合作,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补齐技术短板,加强技术攻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演讲中指出,要用生产网络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大量经济主体,形成了密集的生产网络,其中的节点行业具有外部性,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倍数效应,这是中国产业经济取得成功的原因。当下,为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现实,我国需要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不仅要数量巨大的投融资,而且要思考投融资应该配置到哪些节点行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认为,数字化极大地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互联网+”重构和模糊了产业边界。互联网平台具有双边网络外部性,买家越多则卖家越愿意加入平台,卖家越多则买家越愿意加入平台。互联网也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影响,属于“数据密集型”的经验研究受益于数字化产生的海量大数据而扩张。他认为,智能机器人既是“机器”也是“人”,这种双重属性意味着机器人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和劳动力双重流动,这可能颠覆既有基于国家之的资本-劳动比的传统比较优势,重塑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黄阳华以“十四五”规划中制造强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重大部署为例,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提出诸多新问题,提出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深入思考产业经济学发展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新内涵,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学科现代化,数字经济知识学科化,政策研究国际化,加强产业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教材体系建设。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