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刘学州的离开:网络空间需克制道德评价欲望
发布日期: 2022-01-25 15:09:0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周云

2022年1月24日凌晨,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在三亚服药自杀,殁年还不到18岁。他的一生短暂而又不幸。据他生前自述,他一出生就被父母卖掉做彩礼,四岁养父母因事故双亡,上中学时又遭到老师性侵。2021年底,他在警方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然而这只是新一场噩梦的开始。由于他向生父母要求给他一个家,被生母拉黑,信息传至网络后,被扭曲为他要求生父母给他买房,从而遭到网络暴力。这一切最终压垮了他,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他短暂的一生当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坎坷和不幸,最终造就了他悲剧性的结局。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网络暴力,他的不幸或许还会继续延续,但他的生命不会如此仓促地终结,也许在某一天他的命运会得到改变,因为活着就是希望。

然而网络暴力却摧毁了这个希望,刘学州不是网络暴力的第一个牺牲品,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网络暴力由一个又一个的个体在网络发出的道德批判声音汇聚而成,天然地跟道德联系在一起,然而最后的结果又往往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所有的发声者出发点都是为了击恶扬善,但最后往往会酿成恶,甚至是大恶。

这种恶的发生,一般源自三种情形。一是网络的键盘侠往往根据有限的信息作出判断,进而发声,往往造成误伤;二是无视价值观的多元性,对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缺乏包容;三是对于有过错者,网络暴力施加的惩罚远远超出了其所犯过错应受的程度。很不幸,刘学州这三样都占全了。

很多网民就是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对他进行指责,比如生母对媒体声称刘学州要求生父母买房,而她能力达不到,所以才拉黑他,这是刘学州遭受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但刘学州说,他的表述只是要求生父母给他一个家。双方各有一词,但不管真相如何,网民在真相未明之前,就贸然发言,是不理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退一步,即便刘学州要求生父母买房,那么也是对错两说的事情,一万年也难以分出个绝对的是非曲直,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对此包容,可以根据好恶有个自己的态度,但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

再退一步说,假设刘学州要求生父母买房是个没有争议的错误,那么是不是要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许很多网民会说,我并没有让他去死,我只是随口骂了一句。但这就是网络的特殊性,一个人瞬间就能遭到成千上万人的唾骂,而且能清晰地呈现在当事人面前。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对于每个人,这都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可怕到足以让一些人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刘学州的死,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对于网民来说,那就是需要学会在网络空间克制自己发言,尤其要克制道德指责的欲望,特别是一些不涉及公共事务的私人领域的事情,更需要克制。

古人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告诫我们轻易不要对别人的家事妄下断语,评头论足,但现在恰恰很多网民对此类事情有过度的热情,喜欢跻身其中,对自己看不顺眼的相关当事人恶语相向。刘学州就是典型的受害者。

公权力和法律也不能对此事袖手旁观,很多事情寄望于人们的自我克制是不现实的。当网络暴力成为一种公害,受害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公权力要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加大力度,治理网络暴力。

说到法律,我最后想说的是,当年刘学州的父母是否真的卖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刘学州是否在学校遭到了老师的性侵?相关部门对此不能无所作为,法律对此不能沉默。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标签: 道德 欲望 评价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