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东亚最早!中国泥河湾发现4万年前古人制作使用颜料证据
发布日期: 2022-03-03 13:28:3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爱美之心,不仅是人皆有之,更是自古有之。那么,在中国和东亚土地上生活的先民们,什么时候开始制作、使用颜料来点缀生活的呢?

东亚古人类使用颜料历史提早到4万年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杨石霞副研究员联合中外同行,最新在“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盆地的下马碑遗址上研究发现早期人类使用颜料及其复合制作工具的考古证据,包括颜料原料赤铁矿(赭石)、加工石器工具和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等重要遗存,研究确认其年代距今4万多年,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使用颜料与复杂制作技术的关键证据。

这项通过颜料使用、艺术创作与复合工具等“现代行为要素”追溯早期现代人群形成、扩散、交流与“行为现代性”发端与演变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月3日凌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并作为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之一当天对外发布,从而将东亚早期人类使用颜料的历史提早到4万年前,也使东方古人类艺术创作、审美、认知表达的历史大大提前。

赤铁矿加工遗存染色区域由人为因素产生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杨石霞在成果发表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说,合作团队对下马碑遗址中的赤铁矿加工遗存进行研究,首先确定野外发掘中疑似颜料加工区内含有两块大小不同、矿物成分亦有差异的赤铁矿(赭石)小块,显微分析揭示出其中较大一块表面有明显的反复摩擦痕迹。

随后对伴生的另一块表面明显被染红的长条形石灰岩进行分析,发现在其表面残留有尤如发丝的赤铁矿微屑。颜料加工区内另一件遗存为一件表面部分磨光的卵石,虽无明显的残留物,但其部分明显磨光的特征说明可能作为磨锤或杵使用。

为进一步明确染色区域是由人为因素产生而非自然形成,合作团队对染色区、遗址内其他区域及遗址外不同区域的沉积物进行多指标、多手段综合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仅染色区富集赤铁矿,其他区域并不含有赤铁矿。

石器制作展现出新型复杂技术能力

除颜料加工外,合作团队还对遗存中当时重要生产生活工具的石器开展分析研究,其石制工具组合中包括382个手工制品,整体上技术较为简单,以砸击为主,但在尺寸上具有显著特点,50%以上的石器小于20毫米,呈细长形。

综合石器打制技术、类型、残留物及微痕的分析结果,合作团队认为,下马碑遗址出土的部分细小石器是古人类通过装柄形成复合工具,而石器整体上被用来钻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切割动物软组织等,展现出新型的复杂技术能力。

结合野外发掘过程中对遗物、遗迹分布情况的记录,合作团队在下马碑遗址目前发掘的12平方米范围内,可以清晰看到赤铁矿加工区位于遗址西北角,向东有火塘,火塘的灰烬溢出,周边散落石器。这些石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可见当时的人们围绕火塘各显其能、各司其职,生动勾勒出4万年前古人类“围炉而息、磨石取彩、嵌石为刃、分享猎物”的鲜活生活图景。

揭示东亚现代人复杂的文化演进过程

杨石霞指出,距今4万年左右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和早期现代人群形成、扩散与行为现代化的关键节点。此次对下马碑遗址所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的全方位提取,对于解读东亚现代人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并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人演化研究这一全球性科学问题。

下马碑遗址揭示了东亚现代人复杂的文化演进过程,与欧亚大陆西部人群的技术与文化发展同步,且很可能与其他人群(如丹尼索瓦人)存在文化与基因交流,并反映出局地的马赛克式的“文化与技术革新”。下马碑遗址揭示出的这种文化面貌的特殊性既与以往认为的连续性的文化演进不同,亦有别于普遍被认知的现代人在欧亚大陆扩散的文化模式。

她表示,下马碑遗址赤铁矿加工遗存的最新研究,再次说明现代人技术和行为复杂化的表现并不单一,不能以欧亚大陆西侧流行的技术因素(如石叶等)作为标准。

合作团队认为,这些发现支持了现代人扩张的一个复杂的演化场景——在一个很大的地理范围里,反复但有差异地发生遗传和文化交流。

下马碑遗址主文化层罕见原位埋藏

杨石霞说,下马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东南缘,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3-2014年发现并系统发掘。遗址堆积厚度290厘米,主文化层为罕见的原位埋藏,保存了颜料生产遗迹、遗物,火塘周边散落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

高精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和光释光定年及其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下马碑遗址主文化层形成于距今4.1万-3.9万年前;沉积学及沉积物粒度分析显示下马碑遗址形成于河漫滩环境;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当时为凉干气候下的草原环境;动物化石鉴定结果显示马、鹿和鼢鼠等占比较高。合作团队推测,下马碑古人类生活于壶流河阶地上,植被以草原景观为主,周边山地存在片状针叶林。

她表示,这次东亚最早古人类制作使用颜料的考古研究成果,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安徽大学、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法国波尔多大学、蔚蓝海岸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古生态与人类演化研究所等中外多家科研单位,开展综合性、多学科、跨平台的国际合作研究共同完成,也凸显人类演化领域科学研究开展国际化、跨学科、多平台协作的趋势和要求。(完)

标签: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