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南京路步行街一带多家高端酒店“变脸”:追随大牌,或者放飞自我
发布日期: 2021-10-19 07:31:40 来源: 东方网

背靠每年2亿人次客流、酒店扎堆的九江路“酒店一条街”,正悄然迎来变化:开了近20年的原古象大酒店大楼“一分为三”,分属假日酒店、艺龙酒店和古象杉丽三个品牌,客房入住率上升明显;在老食客心中颇有分量的南新雅集团也将酒店业务单列出来,将南新雅酒店翻牌为南新雅皇冠假日酒店;位于南京路步行街和九江路之间的原海伦索菲特酒店,悄然变身为锦江集团旗下的丽笙品牌……

这些品牌中,艺龙、杉丽、丽笙都是国内酒店品牌,对应着自己的一套预订系统;假日和皇冠假日则均为洲际酒店集团旗下品牌。20年前,一大批中国的酒店业主纷纷加盟国际大品牌酒店集团,全盘“拷贝”这些大型酒店集团的流程、标准和服务要求,以“高洋上”为主基调;现在,伴随国内酒店行业的成长和中国消费者的成熟,人们不再“迷信”国际大牌,更讲究性比价和个性化,国际酒店开始与中国酒店品牌互有消长。

这样的变化,正在游客量极大、酒店行业“兵家必争之地”的南京路步行街商圈上演。

古象大楼“一楼三用”

紧靠南京路步行街的九江路、湖北路交叉口,一幢总高24层的大楼巍然矗立,这里正是原古象大酒店的所在。对一些消费者而言,古象大酒店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2003年初开业时,托管给豪生国际酒店集团的古象大酒店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是南京路步行街旁响当当的高端酒店之一。

18年过去,无论是中国的酒店行业还是消费者,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这幢高楼顶部的“古象”二字仍在,但旁边多了一串英文字母,显示这里已是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假日酒店;细看会发现,大楼裙楼顶部有“艺龙酒店”的名字和标识,与假日酒店形成了“双拼”;更神奇的是,大楼位于汉口路一侧的大门上的名字,却是“古象杉丽酒店”。

大楼正面的假日酒店和艺龙酒店招牌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幢24层大楼结束了作为古象大酒店运营的使命后,如今“一楼三用”:1-2楼、12-24楼是南京路步行街假日酒店,6-11楼是艺龙酒店,3-5楼是古象杉丽酒店。

酒店投资方之一的杉丽酒店品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连春告诉记者,整幢大楼隶属于一家国有集团,投资方是以整租的形式谈下来的,随后斥资2个多亿对整幢大楼进行了翻修改造,并根据房间条件等分别由3个酒店品牌运营。“主要是考虑到不同游客对住宿条件的需求有差异,三个酒店品牌从房间设施和定价上实行错位竞争,既可以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客房入住率。”

古象杉丽酒店大堂区域的设计

从实际运作效果看,古象大楼的此番变身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南京路步行街假日酒店业主严运来透露,该酒店7月份平均入住率高达91%,和翻牌前的古象大酒店相比,每间客房平均实际营业收入是原来的2.5倍,能耗和人员成本只有原来一半。从客房平均入住率上看,整座大楼酒店房间平均80%-85%的入住率,也比其前身古象大酒店60%左右的入住率高出一截。严运来说,作为单体酒店改造项目,这样的结果好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令这里既可以承接大量的游客,也不乏商旅客入住,淡旺季分界没那么明显。

一批酒店集中“变脸”

背靠南京路“中华商业第一街”,意味着每年都有2亿人次的客流从旁边经过,为九江路、南京路步行街区域带来了巨大的住宿需求。因此,古象大楼旁的酒店一座接着一座,上海大酒店、王宝和大酒店、皇家艾美酒店等,几乎每隔两三百米就能看到一家高端酒店,形成了浦西酒店最密集的地段之一。在这里,一批十几二十年前开业的昔日高端酒店,当下正经历着变化。

与古象大楼隔着一个世纪广场的上海丽笙精选海伦宾馆,如今是锦江集团旗下品牌。这家四星级宾馆早在1993年就已开业,曾由雅高酒店集团管理,原名“上海索菲特海伦宾馆”,今年暑期前后才变身为丽笙品牌;同处九江路上的南新雅酒店,也已挂牌为南新雅皇冠假日酒店,而其面对南京路步行街的餐饮店门面上,“中华老字号”新雅粤菜馆的招牌依然保留,且十分醒目。

南新雅皇冠假日酒店名称已更新

酒店另一面的餐饮,仍保留了新雅粤菜馆的名称

此外,同处九江路上、开业已近15年的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也经历了小规模的楼层轮番整修。历数下来,从外滩到人民广场的九江路“酒店一条街”上,近20年来维持不变的老牌酒店,几乎只剩下王宝和大酒店一家。

这些变化,是否与疫情的影响有关?一名酒店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酒店发展的周期和趋势所致。“南京路步行街这一带已经十多年没有大品牌的新酒店开出了。当年很多酒店的设计和设施,已经不符合年轻一代的需求。”该人士表示,当年的酒店装修更多偏欧式风格,看重游泳池、宴会厅等与星级酒店评级挂钩的设施,而现在出游主力的80后、90后更喜欢轻快、明亮、简洁的设计,对床品、洗漱用品的要求也更高。

南京路步行街假日酒店客房

因此,现在一些面对中高端游客的酒店不再强调设施的大而全,宁可舍弃游泳池、大宴会厅等,将更多的物业面积用于客房空间的打造,为住客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同时,也实现酒店物业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国际、国内品牌互有消长

值得注意的是,与二三十年前不少酒店业主过度“迷信”国际大牌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国酒店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并试图打造自己的会员系统和品牌效应。

九江路上一系列酒店的翻牌中,国际酒店品牌和中国酒店品牌互有消长;华山路上,原本运营了29年的静安希尔顿酒店更名为静安昆仑大酒店,收归锦江集团管理;上海中心的世界最高酒店J酒店,也采用了中国自有品牌……这些变化,都展示出中国酒店品牌的“民族力量”和文化自信。

锦江集团旗下的丽笙精选海伦宾馆

在部分加入国际品牌的酒店业主心目中,国际大品牌的会员系统、大客户和培训支持,是酒店顺畅运营的重要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支持的背后是收费不菲的“管理费”。

一名酒店从业者以某国际酒店集团举例说,加入该品牌后,酒店业主方需要每年向该集团交纳相当于总营收8%的“管理费”,这并不是个小数目。“有些国际酒店集团给到的支持,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主要就是挂一块他们的牌子、共享会员系统,培训主要以线上形式为主。与其如此,我们不如用这笔钱强化自有的酒店品牌、培训自己的员工、打造自己的会员系统,长远来看更有意义。”该人士说,这也是锦江这样的大集团将一部分酒店品牌收回管理的原因所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品牌酒店业主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上海外滩花间堂·愉园酒店外观  受访对象供图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正涌现出众多有一定知名度和特色的自有酒店品牌。比如,在高端酒店客群中颇有名气的松赞酒店,曾连续九年被Trip Advisor(猫途鹰)评选为“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其设计还登上了全世界各大旅行杂志的版面;在中产消费群体中,开元、君澜、花间堂、维亚纳、亚朵等酒店品牌也有着不错的口碑。

“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的规模肯定还会继续扩大,中国的酒店品牌也会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会出现越来越多机制更灵活的小众品牌,借助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竞争吸引各自的客群。”一名资深酒店从业者总结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