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记者节|记录新时代 奋斗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21-11-09 13:47:07 来源: 云南网

11月8日,在第22个记者节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昆明举行云南新闻界庆祝第22个记者节大会。中央驻滇新闻机构、云南新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代表、第37届云南新闻奖获奖者代表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代表欢聚一堂,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共度节日。 

现场,获奖代表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舞台,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这是荣誉的时刻!记者,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他们时刻奔波在现场,战斗在新闻一线,今天是属于他们的节日。

过去一年,他们用脚步、用笔尖、用镜头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关切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与此同时,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展示出了新闻工作者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今年5月,第37届云南新闻奖评选出335件获奖作品,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9件,二等奖95件,三等奖189件。对于每一名奋战在新闻工作战线上的记者来说,这既是成绩,也是动力。

会上,3位获奖代表和4位“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代表结合自身采访经历,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1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云南日报作品《云南80万毫升爱心血液驰援湖北》荣获文字消息三等奖。云南日报社记者党晓培回望采写经过,心中无限感慨。2020年2月29日上午9时,为助力湖北抗击新冠疫情,云南省80万毫升血液驰援武汉,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支援武汉数量最多、路途最遥远的一次“热血援助”。

“毫不犹豫,我主动请缨,全程跟车采访!”路上,她用手机写出现场报道。报道发出后,中央和三省的主流媒体与云报集团的媒体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传播矩阵,多平台、多角度、多形式进行报道,3天总阅读量600万+。“对记者节最好的庆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坚守中做好每一次采访,在创新中写好每一篇稿件,勇敢地再一次出发。”

11月7日,“好记者讲好故事”2021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来自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歆旎,在节目中向全国观众分享了象群回家的故事。她用镜头记录下人们对象群的守护,讲述中国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是怎么样来保障人和象的安全。

“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全媒体记者,我很庆幸,能见证无数个这样温馨的瞬间,用媒体人的方式在为保护野象作出努力。”刘歆旎说,在追象的工作中,她不仅要现场采访、写稿、出镜,还要拍摄、剪辑、发布等其他工作,最忙的时候甚至45个小时没有合眼。但她却说:“这,就是咱记者在全媒体时代该有的形象。”

云南日报记者和茜分享了《我缺一张和张桂梅的合影》的故事,在丽江驻站工作以来,和茜采访了张桂梅老师30多次,并拍摄了很多珍贵的新闻照片。“为了这次演讲,我很想带张我和张桂梅的合影来,但非常遗憾,我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其中的缘由。”

她说,张桂梅老师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以及带领边疆山区女孩走向知识高地的自信,已经成了她宝贵的人生收获。

2020年,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条形码》播出了报道《2020我们的“大考”——我与我的驻村队员父亲》,该报道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作为采访组的一员,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马宁分享了这篇报道背后的故事。

她说,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在伟大时代下,要走得更远,站得更近,感受真正发生的变化,尽可能记录下来,去触摸时代的脉搏。

临沧市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记者毕昱讲述完《一家戍边人 父子两英烈》后,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够平安地、健康地站在这里,和大家讲述英雄的故事,是因为我的身后,在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无数和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一样冲锋在前、负重坚守的英雄,守护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

都市时报首席编辑陈唯一如今进入新闻行业已有16年时间,其参与策划、编辑的作品《无主遗体的“摆渡人”》,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回顾这篇报道背后的人和事,作为采编人员,他表示深有感触。

陈唯一说,只管埋头努力,剩下的就交给理想,交给所相信和所坚持的。

一年来,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记者韩帅南三次去到瑞丽采访,看到了这座边境小城的繁荣与成长。在这段采访经历中,他深有体会。

韩帅南说,瑞丽市每一位坚持在岗的工作人员和居家隔离的市民,都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我相信,有了他们的守护,瑞丽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且正在发生……他们是见证者,亦是记录者。 

守正创新,奏响时代最强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闻工作者们正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所有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张成

【相关报道】

今天是记者节!这些优秀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