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大熊猫也会“打牙祭”
发布日期: 2022-01-01 06:04:35 来源: 光明网

【自然笔记】

作者:曹庆(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一片广袤的无人区,森林茂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历史上纵贯秦岭腹地的傥骆古道,就从这片核心区内的黄桶梁一带穿过,是古道上的艰险地段。如今,当地的原始森林成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美好家园。

自2021年11月以来,保护区管理局结合每年一次的全面大清山行动,同步开展大熊猫种群生存状况调查工作。调查伊始,在我们心中浮现的画面是呆萌可爱的大熊猫抱着竹子啃,而一团团的“竹叶青”则散落在侧。但令人意想不到是的,调查队转点至核心区后,第一个外业调查日,前方就传来令人捧腹不已的“暖花边”:调查队员李水平和吴彦良与一只“打牙祭”的大熊猫邂逅了。

这是一片没有竹林的坡面,起初,李水平和吴彦良并没有料到会有一桩“好戏”上演,因此也就没有太在意。

“这个‘白坨坨’会不会是一只大熊猫?”李水平绕过大石头,发现了前方50米开外的“白坨坨”——别说,还真是一只大熊猫!只见它坐在那里,不是在吃竹子,而是捧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骨头狂啃大嚼。李水平就这样真真切切地瞧着这只大熊猫啃骨头长达10分钟——好一副铁齿铜牙,就像硬汉嚼锅盔馍!

当发现有人在场后,这只“食肉僧”放慢了进食速度,稍作迟疑后丢下美食,起身向坡上慢慢爬去。

不经意地打断了大熊猫“打牙祭”,李水平和吴彦良遗憾不已,只好目送着它迈着标准的熊猫步消失在密林中。在大熊猫的食迹点察看,两人发现这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好些动物残骸——刚刚被它丢下的扭角羚骨头,已经被啃掉10厘米之多!

第二天早晨,巡护员熊柏泉前往大熊猫所在的树下附近观察,并收集了一份特殊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与常见的大熊猫粪便相比,这几团粪便的形状正常,但颜色呈灰白,全然没有“竹叶青”模式,像梭形的石灰棒。内业组分析这份粪便样品,发现竹子的成分占比很少。

这是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第二次拍摄到大熊猫食肉的影像,也是秦岭野生大熊猫第二个“吃肉镜头”。以往,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分析大熊猫粪便时,也曾发现部分粪便样品中存在尚未消化完全的其他动物残余。例如,在一份粪便样品里,发现大大小小的骨头渣约20块。还有一份粪便样品,呈灰白色,其中极少有竹子咬节,外观近似于食肉类动物的粪便。

从分类上,大熊猫隶属于食肉目熊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地质历史上的气候与栖息地环境变化,它改变了食性,特化为专食竹子。虽然如今大熊猫已经不再依靠直接捕杀其他动物获取营养,但它们的消化系统结构依然保留着食肉类祖先的特征。针对此次发现大熊猫“打牙祭”,北京大学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李晟认为:“虽然大熊猫已经不再直接捕杀其他动物为食,但在秦岭、岷山、邛崃山等多个地区,也曾有研究记录到野生大熊猫偶尔会‘打牙祭’,主要是取食动物残骸。这样的行为和动物性食物的补充,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还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历时20多天的巡护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并记录到大熊猫、金钱豹、扭角羚、川金丝猴、林麝、鬣羚、黑熊、豹猫、青鼬、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痕迹,还偶遇大熊猫妈妈“遛娃”等行为。在日常巡护和专项调查中,虽然工作人员坚持不追踪野生动物的原则,不刻意寻找它们的特殊行为,但是,野生动物尤其是大熊猫的一招一式,既可爱又有趣,随时都在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1日 08版)

[ 责编:张倩 ]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