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从“偷偷烧”到“舍不得烧” 长春:让秸秆全域禁烧不再是难题
发布日期: 2021-12-22 08:05:18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种了20多年玉米的吉林长春农安县滨河乡农民邵才君,改掉了焚烧玉米秸秆的“老传统”。今年秋收后,秸秆专业合作社的打包机直接开进邵才君的地块,把秸秆卷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秸秆包,再送到热电厂、饲料加工厂等地,变废为宝。

早些年,邵才君和邻居习惯在秋收后点上一把火,烧掉秸秆,再平整土地进行耕种。但近年来,长春市出台秸秆全域禁烧政策。种了100亩玉米的邵才君每年要雇人把秸秆运出田地,需要花4000多元。

今年秋收时,为了更好地推广秸秆禁烧和离田政策,农安县成立了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秸秆打包协会,整合了当地40家种植合作社的200多台圆包秸秆打包机,进行秸秆离田,每吨秸秆可补贴合作社50元。有了这个政策,邵才君不用再自己花钱处理秸秆。他说,等到开春深松土地后,再把土壤旋转打碎后即可耕种。

据了解,今年农安县玉米种植面积达518万亩,通过市场化运作,离田的玉米秸秆分别进行了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还有一部分直接还田。

今年,长春市按照“全域禁烧、全时段禁烧、全面禁烧”和“疏堵结合”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秸秆禁烧管控、网格化管理,做到网格内的耕地“块块有人管、监管无盲区”。同时,长春市还强化信息化监管手段,通过卫星遥感和视频监控,及时发现秸秆火点、扑灭火点。

在推行严格的全域禁烧管控的同时,长春各地通过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秸秆还田等途径,有效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实现了秸秆从“偷偷烧”到“舍不得烧”。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的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已扩大至1000多万亩,秸秆成了天然肥料。

今年入冬后,长春市九台区纪家街道凤财农机合作社的玉米秸秆,仍然平铺在农田里,等到明年春天,合作社将直接进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该合作社采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已有多年,现已从最初的15亩扩大至6000亩。该合作社负责人张凤财介绍,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农作物抗倒伏和病虫害能力也更强。

在长春市双阳区,供热公司和生物质电厂则成了离田秸秆的主要吸纳处,企业把秸秆压制成小块后可用来供暖。此外,双阳区还在养殖点推广实施秸秆的青储和黄储,既节约养殖成本,又能实现秸秆“变肉”“变现”。

玉米秸秆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的同时,长春的水稻秸秆更是成了“香饽饽”。在长春榆树市青山乡,农户的水稻秸秆可打包出口到日本。在秋收时,农户会把水稻秸秆运至当地的水稻秸秆回收点,每吨秸秆可以卖到320-360元不等。当地农民粗算了一笔账,1公顷水稻可以产出4-5吨水稻秸秆,卖秸秆的收益可与1公顷土地所需的种子、化肥和农药费用相抵。

长春朝日国际经贸合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稻草秸秆出口和饲料加工的企业。成立近4年来,该企业的水稻秸秆回收量翻了8倍多。该公司总经理车作宽介绍,公司刚成立时还要请政府相关部门帮忙,向村民介绍和推广秸秆回收,现在村民积极主动地将秸秆送过来,“稻草出口不仅能缓解春耕时农民处理稻草的压力,还可以为企业和农民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在长春,像这样回收和利用秸秆的企业与日俱增。长春通过招商引资、减免税收等措施,支持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据了解,中韩长春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正在建设中,秸秆制板、秸秆餐具、秸秆包装、秸秆编织物等产业也在长春悄然兴起。

目前,长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由环保、农业农村、畜牧等多部门参与协作。作为牵头部门,长春生态环境局表示,要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的步伐,让秸秆全域禁烧不再是难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22日 03 版)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