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将“私募”拆分成“公募” 借线上APP吸金近2亿元
发布日期: 2021-12-03 21:19:59 来源: 平安广州

你以为私募基金的投资水平更高?你以为私募基金是所谓成功人士的标配?如果你有以上观点,当心落入私募基金的“坑”!

近期,广州海珠警方捣毁一个以高额回报、保本保息为诱饵,将“私募”基金拆分成“公募”基金,通过线下推介、线上APP投资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2亿元的团伙,先后抓获陈某(男,53岁)、杨某荣(男,47岁)等犯罪嫌疑人13名,查封涉案房产、车位等。目前,警方已依法将该案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跟着基金经理投资“私募”基金  468万元血本无归

近日,市民董小姐到海珠区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称其经某外资银行基金经理佀某(男,35岁)的介绍,线下认购了上海翮X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翮X公司)的理财产品共390万元,后通过“福X所”线上APP投资平台,认购了广东福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福X公司)理财产品共78万元,一共投资了468万元。目前,“福X所”平台已被关停,佀某及相关联系人已失联,投资本金和约定收益均追讨无门。

民警经询问得知,2016年5月,董小姐到某外资银行向相熟的基金经理佀某咨询相关投资理财业务,从中得知上海翮X公司近期发行的某私募基金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竟高达10%,且保本保息,投资门槛为100万元,投资周期为1年。在佀某的再三推荐下,董小姐最终以佀某为介绍人,投资认购了该产品250万元,并于2016年8月再追加认购140万元。

2017年5月,董小姐的投资产品即将到期,需要结清赎回,但佀某却称该理财产品目前正在推出新一期产品,老客户到期后只要全款续期,就可以轻松“利滚利”,继续享有年收益率10%的高回报,并且还可以追加认购广东福X公司推出的高回报线上投资理财产品。在佀某的指引下,董小姐将原本投资资金设置为自动续期,并通过“福X所”平台线上追加认购了广东福Í公司的理财产品共78万元。

但是到了近段时间,董小姐准备赎回到期的投资产品时,却发现自己已深陷“私募”基金的骗局中。

沪穗警方联合侦查  彻底捣毁背后团伙

接报后,海珠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一方面联系多个投资受损人询问了解详细情况,另一方面调查广东福X公司、上海翮X公司和“福X所”平台的有关情况,以固定相关犯罪证据。

为进一步查明该案中的幕后团伙成员和利益输送方式,海珠警方与上海警方通力合作,继续加紧对上海翮Í公司的非法行为展开侦查。

经过缜密侦查,专案组最终查明,上海翮X公司负责人杨某阳(男,43岁)伙同广东福X公司负责人陈某、杨某荣,在未经国家相关金融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在2014年至2018年4月期间,非法将上海翮X公司多个私募基金或债务、票据等质押融资项目分拆更名后,重新包装成多个“公募”基金投资项目,通过“福X所”线上APP平台和业务员线下推广的方式,以高额回报、保本还息为诱,非法吸收500多名投资人投资款项近2亿元。

2021年7月,办案民警在广东、江苏、山西等多地,将涉案的广东福X公司负责人陈某、杨某荣等1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前,上海警方已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上海翮X公司负责人杨某阳抓获归案,并依法执行刑事强制措施。

层层提成瓜分  理财产品竟成他人“提款机”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2014年6月,杨某阳在上海注册成立上海翮X公司并任法人代表,同时向国家相关金融部门登记成为“基金管理人”,先后备案了10多个私募基金项目并着手融资。为了快速融资偿还公司巨额债务,杨某阳以高额提成为诱,怂恿在广州的陈某、杨某荣等人入伙,以扩大融资范围。

2014年7月,陈某、杨某荣在广州注册成立广东福X公司,搭建了“福X所”线上APP投资平台,同时招募了一批渠道经理、推销业务员对平台投资项目进行线上线下融资,然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投资者的融资资金转到杨某阳的账户中。收到转账后,杨某阳则按融资资金的5%-7%提成给陈某,陈某再按融资资金的3%-5%提成给渠道经理,渠道经理再将融资资金的1%-3%提成给业务员,以此方式层层瓜分投资者的血汗钱。最终,杨某阳所经营的公司因投资经营不善,再也无法向投资者偿还本息,导致“福X所”平台关停,投资者血本无归。

警方提示:谨防非法私募五种常见套路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一种投资产品。其投资门槛较高,一般设在100万元及以上,具有较高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活动,谨防以下五种非法私募的常见套路:

套路一  保本和高收益诱惑

推广宣传时承诺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并鼓吹私募基金未来净值将大幅上涨,但实际上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且损失全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套路二  熟人关系

利用熟人关系麻痹投资者。投资者面临亲朋好友的推荐时,往往基于信任而不仔细了解私募基金,不仔细查看格式化基金合同,从而造成损失。

套路三  拼单

用拆分、转让私募产品的方式,诱导多名未达投资门槛的投资者拼单到100万元及以上,变相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套路四  公开推介

把私募基金包装得“高大上”,找知名机构或名人公开向市民推介。投资者切记要注意背后的风险和准入门槛。

套路五  打着大型金融项目或金融创新的幌子

经常借助某个大型金融项目或者金融创新模式,鼓吹某私募基金的美好前景,实则在觊觎投资者的本金。

警方提醒投资者,切莫轻信线上宣传广告或熟人推介,勿因高收益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若发现非法集资、非法吸存等违法犯罪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