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江苏邳州:“希望之家”里“打”出来的希望
发布日期: 2021-12-02 15:21:05 来源: 荔枝网

走进江苏省邳州市市民活动中心三楼,每天都能看到十来名残疾人挥汗如雨地练习乒乓球,他们并非职业运动员,却通过体育找回了自信和希望。在今年的东京残奥会上,15名邳州籍运动员取得19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这所有梦想的发端,来自一个叫“希望之家”的地方。

“希望之家”是一位叫张辅世的老人创办的,1993年从邳州市卫生局退休后,他一心想为那些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独立行走的孩子们做些什么。经过两年多四处奔走,1995年,集学习、生活、康复、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希望之家”在邳州诞生了。

如今的“希望之家”主任郭贞回忆说,老爷子当年就立下“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让孩子站起来走路,就是进行治疗,第二步让孩子学文化,第三步让孩子学技能,能真正走上社会。

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两枚轮椅击剑金牌的冯彦可6岁进入“希望之家”,他的父亲冯英平说:“我们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在农村来讲,本来身体有残疾,能上学识点字,学点东西,这是唯一的出路。”

“唯一的出路”正因为体育的加入变得更宽。21年前,偶然走进“希望之家”的衡新被深深触动了,作为一名业余乒乓球高手,他和张辅世商量,是否可以通过打乒乓球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我当年还跟张老开玩笑说,好好训练,说不定能培养出个世界冠军来。”衡新说。

一个彩钢大棚、两块球台、四辆运动轮椅、九位队员,这就是衡新最初的轮椅乒乓球队。尽管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特别努力,衡新说:“孩子们身体有残疾,甚至拿拍子这个动作他们都要练习成千上万遍,但对他们来说,乒乓球是梦想和希望,有了精神力量,一切都不是障碍。”

21年过去了,“希望之家”走出来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从2003年拿到首个全国冠军开始,衡新的乒乓球队一发不可收拾,屡屡在世界大赛中斩金夺银。除了乒乓球,“希望之家”的孩子们还开始练习举重、轮椅击剑、轮椅冰壶等项目,北京残奥会以来的四届残奥会上,先后有17人64人次获得残奥会金牌,其中有多位连续四届夺冠的选手。

金牌只是体育带来的“副产品”,更令衡新高兴的是,孩子们变得更自信、自强了,他坦言,当年没想过能拿那么多残奥冠军,当时只想着尽量帮孩子们康复。毕竟,康复是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东京残奥会女子轮椅击剑冠军周景景说:“没有家乡和‘希望之家’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家乡让我们走出自卑,转向自信,走出家乡,走出国门,取得今天的成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建军说:“这些残奥冠军的带动力量是无穷的,希望能通过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更多残疾人尤其是孩子参与到体育康复中来。”

张辅世老人已去世十年了,但他一手创办的“希望之家”仍在不断输送“希望”,全社会也在为“希望”加码。近年来,邳州市每年财政投入1.5亿元,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托养照护、康复服务、教育文体等方面,为全市12.36万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如今,邳州市所有残疾儿童都能得到免费的系统康复训练,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在场地建设、活动开展、服务指导等方面都得到重点保障。

走在邳州市市民活动中心广场上,人们能看到很多残疾人运动元素,邳州市还计划为残疾人引入更多运动康健项目。邳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伟说:“体育是残疾人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部分,我们希望让体育成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