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工业需要「长期主义」:在供应链上游下苦功
发布日期: 2021-12-19 10:46:36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京东向供应链上游走。

回顾2021年制造业发展,“供应链强链补链”无疑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国家政策、专家学者、行业产业都在积极推进。但要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只是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一两个供应链环节,多储备供应商那么简单。供应链的弹性、韧性、安全稳定,其背后是工业产业上下游的互通互联,是工业企业对生产、库存、利润的综合考量。

苏州千机智能是一家从事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解决方案研发的科技型企业,主要研发生产航空发动机中整体叶盘等复杂曲面类零件,其生产线上的核心设备——专门加工复杂曲面的“五轴联动加工机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刀具切削加工叶盘。并且,为了确保叶轮、叶片的精度,所使用的刀具必须高频更换。可以说,刀具是苏州千机智能生产过程中最基础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业品物资。

以往,为了保障生产稳定运行,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苏州千机智能采取了同很多工业企业一样的做法,车间库房中,长期储存着数以万计的各类刀具。但高库存也就意味着高成本,如何找到生产、库存、利润的平衡点,成为了当前工业企业的共性问题。

近期,苏州千机智能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走进苏州千机智能的生产工厂,能看到日常领用的刀具已经从传统的库房货架被摆放到一个个半米见方的抽屉式智能柜中。工人们扫脸识别身份,即可随时按需领取所用刀具,当数量降到安全库存以下时,会由专人补货。

而直到刀具被取出的一刻,系统才会触发采购流程,跳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库存积压,实现了“零库存、零资金成本占用”的动态管理。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领取时每件商品可以关联到其所需要用到的加工场景中,并匹配加工任务,精准计算生产成本。统计数字显示,苏州千机智能库存资金占有率成功下降15%,大幅降低采购审批、库存盘点、领用管理等间接成本。

苏州千机智能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升级的背后,正是京东工业品推出的“新一代工业基础设施”。

“万仓合一”、“万单合一”,基础设施将工业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落到实处

苏州千机智能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一直以来,供应链的运转提效中存在几个核心的难点和堵点,除了生产现场物料管理的问题外,因为行业涉及的SKU庞杂、长尾商品多、且规格参数描述不标准,供应链存在着产业协同不畅、履约交付难等问题。

面对工业行业在履约交付环节的“共性痛点”,近期,京东工业品密集发布了京工柜、企配中心、智能移动仓等一系列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聚焦工业制造业在采购“最后一公里”的工业物资收货难、库存管理难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苏州千机智能所使用的京工柜,正是通过与京东工业品为企业部署的采购管理系统打通来实现优化管理。京工柜能够追踪物料领用、使用、归还的全过程,实现企业数据、员工数据与供应商数据的打通,全面革新企业以往物资管理和库存管理流程。针对企业不同生产线的多元化物资管理需求,京工柜还能为企业定制物资领取流程、权限及仓储硬件,有效解决企业在物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库存管理成本高、物资补给不及时、误领错领情况频发等问题。

太仓中化环保化工采购负责人表示,在生产园区内引入近20台京工柜后,公司能够通过系统实时掌握“何人、何时、何处、何种物料及领用数量”的详细信息。同时,工人的领用效率也大幅提升,过去工人领用耗时平均在10分钟左右,而现在只需15秒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针对“履约交付难”的问题,京东工业品则为工业企业搭建了企业级专属“服务中心”——企配中心。基于京东工业品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企配中心能够有效链接品牌厂商、第三方物流以及企业客户,将过去企业客户分散的多品类、多订单、多物流渠道的包裹整合至京东工业品企配中心,再进行统一配送,实现“万单合一”。

在企配中心到企业库房这段“最后一公里”,京东工业品将协同属地服务商针对企业入库管理流程,提供专人专车的定制化服务,进一步降低入库管理成本。统计数字显示,京东工业品昆山企配中心自开仓以来,每月整合包裹数近2万件。

而在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汉巴南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首次投入使用的京东工业品智能移动仓,也解决了工程建筑行业长久以来因施工地点偏远而造成的采购计划准确难、现场物资领用分发难、库存管理难等问题。仓体内部集成了京工柜、RFID智能货架、温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网传感器等大量智能设备,工地施工人员通过刷脸、刷卡等方式识别身份入仓后就能自由领取。整个仓体可随施工进程移动,实现“施工在哪里、仓就在哪里”。

川交路桥汉巴南高速铁路项目钢筋班班长邓勇表示,对于经常需要在边远山地和极端天气下修路架桥的工程建筑企业而言,“智能移动仓”很好的改善了工业品在生产现场的领取和发放体验,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统一语言”才能“消除壁垒” ,数字技术是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底层保障

与传统工业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不同,工业产业新一代基础设施提升供应链效率的背后,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产业链的互通互联。

一直以来,工业产业供应链数字化进度受限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语言体系”不通,产业链各环节各讲各的“方言”,商品描述不一致,无法把基础商品数字化。另一个是“血液流通不畅”,一家工业制造业企业要对接数以万计的上下游供应商,内外部诸多信息孤岛导致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流不畅,影响工业制造业的整体运转效率和运转质量。

不“下苦功夫”把这些最基础的路修好、桥搭好,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互联互通、高效协同,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来看,京东工业品干起了这些“苦活、累活”,推出墨卡托标准商品库,通过对海量工业品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知识抽取,构建出工业品知识图谱,搭建一套更加完备的工业品标准化分类和商品体系,有效解决行业现有体系产品信息和参数不统一、行业属性不全的问题,为工业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奠定数据基石。

京东工业品推出的工业企业专属采购管理平台——京东工采,在寻源、交易、履约、服务等环节实现智能选型、智能决策等专属功能,解决企业内部信息流运转及内外信息流交互存在的各种运转不畅等问题,在系统层面为生产线人机物之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全面互联提供了“高速通道”。

这一系列技术产品可帮助工业企业摆脱低效的人工筛选模式,通过输入所需产品的规格参数,即可实现自动精准选型,实现从“人找货”到“系统找货”。

沟通发现,京东工业品的理念是工业制造业所需的新型供应链基础设施应当“有血有肉”——数字技术是供应链的骨骼,撑起整个架构,确保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基础设施就像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供应链可以“跑起来”的保障,像企配中心、京工柜和智能移动仓正是京东工业品面向工业产业打造的新一代供应链基础设施。

与热点频频变换的消费市场相比,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一直是“马拉松赛场”,比拼的是耐力和执着,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需要深度理解自身业务流程和需求的合作伙伴,需要量身定制、扎实有效的数字化方案,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行团队。这正与京东在技术领域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京东也从创立之初就在持续夯实供应链能力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深耕。

智能供应链、智能客服……很多技术项目甚至经历了10年以上的持续研发和优化。在供应链等技术领域执着深入,京东培养出一大批“长跑选手”,为行业奉上一道道具备深厚技术底蕴和鲜明应用价值的产品和方案,这也将会对行业、对社会产生价值。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