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从常态化防控到“备战”冬奥会 筑牢“空中防线”的这一年
发布日期: 2021-12-23 06:02:02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为了保障旅客的健康安全,不让疫情“乘虚而入”,这一年民航人始终坚守岗位,用行动筑牢空中防疫第一线。

每天面对近30架次航班的1万多个旅客座椅和其他客舱设备设施,王日霞与同事既要按要求进行消毒,也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

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过去快两年,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出行工具,民航业不仅成为联通各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空中大动脉,更扮演了“防疫先锋”的关键角色。

威尔森分析师徐宏分析说:“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航业仍处于亟待复苏的低谷期,盈利和运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民航作为国内外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承担的防疫风险最大。这些都无疑考验着民航业的韧性和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毅力。”

面对境外客运、货运航班量的增加,面对新冠肺炎毒株变异以及冬奥会即将开幕的压力,民航人勇敢地肩负起重任。当然,如何守好防疫的“空中防线”,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回望这一年,为了保障每一趟航班的安全,不让疫情“乘虚而入”,民航人纷纷奔赴前线,用行动筑牢防疫的“空中防线”。

疫情大考前的“生力军”

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国内的疫情防控出了一道难题。为了守好“入境关”,中国民航局提出了“四固定、四指定、两集中”疫情防控原则,并进一步加强防控力度,从严落实一线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

作为进出北京航班量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 地服党委在今年8月通过“企业微信”公告和微信公众号双渠道发布《倡议书》,号召地服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进一步发挥T3-D处置专区保障生力军作用。

“尽管要面对防控一线巨大压力和工作生活集中管理不适应等问题,但在短时间内,仍有超过800名员工报名。一支经验丰富、充满斗志的专区队伍迅速建立,确保了防控工作按要求按计划推进。”国航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外航服务经理王征是“国航疫情防控突击队”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一线从业经历的老员工,王征从2020年3月开始,便在T3-D参与重点地区和国家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服务保障。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王征和同事的努力下,T3-D专区的运行情况变得更加平稳,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时间转眼来到了今年8月,考虑王征已经在T3-D工作1年多,国航本打算安排王征轮换出去调整一下,于是开始让他准备交接工作。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突然变化,T3-D区需要熟悉流程的业务骨干快速带领队伍进驻,并快速高效地开展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为了防控大局。”王征回忆说,接到《倡议书》的第一时间,他就放弃了下撤,并按照要求,根据地面服务部工作方案确定人员,更改排班模式,并带领第一批“两集中”人员入住集中居住公寓。

“去年3月,当我看到地服党委首次发出《疫情防控突击队报名》倡议,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王征回忆说,当时自己就对身边的同事说,“我们胸前佩戴的党徽从来不是一枚简单徽章,而是一种责任、一份承诺”。

王征坦言,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和T3-D楼“打交道”,无论是物理流程还是业务流程,都已再熟悉不过了:“这次进驻,任务越是艰巨我越要留下来,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民航从业者应该做的事情。”

50℃下的坚守

事实上,“报名参与,不讲条件,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国航《倡议书》发布后,基层一线员工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报名参加“两集中”工作,同时也是全球行李服务中心其中一批次的现场负责人,行李服务主管薛茗予对这句话感触良多。

薛茗予所在的团队共有27人,主要负责对T3-D楼进港航班进行行李卸载、辅助过关、协助旅客领取行李和组织旅客登车离开等相关工作。因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T3-D楼所有航班卸载的行李均需要靠人工手动搬运,有的航班行李超过500件,薛茗予和同事们的工作量呈几何式增长。

不过,高额的工作量并不是薛茗予和同事面对的最大难题。

“其实搬运行李并不算太难,难的是穿着防护服搬运行李。尤其是盛夏时节,机坪上的地表温度最高能达到50℃。一个航班的保障工作全部完成需要4到6个小时,而所有人都要穿着防护服,带着N95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这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不小的考验。”薛茗予回忆说。

尽管环境艰苦、工作量大,还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但是薛茗予和同事每一次都抢着最累的工作去做,还多批次参与了“两集中”工作的保障。

“人们常说,抗击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很多人都在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国航人站在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以‘战时’作风要求自己,以‘战时’状态激励自己,为守好国门,我们责无旁贷。”薛茗予感慨说。

而在北京首都机场T3-D楼的每个进港航班,在海关检疫等单位完成消杀工作后,都会有一支“娘子军团”对航班进行“焕新服务”。

王日霞是站坪运行中心机上区域的一名调度员,用她的话来说,她所在的娘子军队伍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给飞机“搞卫生”。但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这件工作并不像她说的那么简单。

“我们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擦一擦座椅,收一收垃圾就可以了。”王日霞介绍说,飞机在经过相关部门专业处置后,团队会迅速上飞机对客舱进行清洁,“按照最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们对旅客能够接触到的设备和区域按照 ‘五步消毒法’全方位消毒,确保飞机消毒工作不留死角。”

每天面对近30架次航班的1万多个旅客座椅和其他客舱设备设施,王日霞与同事既要按要求进行消毒,也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

她坦言,虽然工作看似简单,但整个团队每天要严格按照“五步消毒”程序工作,重复1万遍,还要百分百做到程序正确,这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截至2021年11月底,国航共计10批次千余名员工先后参与到“两集中”服务保障工作中。其中,164人参与了2轮次以上保障工作,31人参与了4个轮次的保障工作。和所有坚守岗位的民航人一样,王征、薛茗予、王日霞用自己的汗水,构筑了抗击疫情的“空中防线”。

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

距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50天,为了在保障冬奥会顺利举办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民航业多措并举,为冬奥会保驾护航。

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海波介绍说,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机场运行团队持续优化和完善保障流程及配套防疫方案。

“我们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国际进港使用T3-D独立封闭航站楼作为入境通道,国际出港使用T3-C和T3-E航站楼冬奥保障专区作为离境通道,实施闭环管理。”王海波介绍说,与此同时,各航司将严格执行《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把住“外防输入”关口。在机场冬奥保障专区内,保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四指定”“两集中”。

据介绍,中国民航局不断开展机场抵离保障承载能力评估,提出了合理安排进离港航班时刻建议。通过增设核酸采样点位、加速通关通检进度、加快“空侧”与“陆侧”衔接速度等措施,有序安排各机场的人流、物流、车流,确保抵离保障任务安全顺畅便捷。

除了守好“防疫关”外,民航从业者还将目光放到了“对接关”上。按照常规流程,当冬奥会相关航班进入中国的领空后,首先为航班提供服务的就是民航空管部门。机组与管制建立联系,由管制员指挥航班沿计划航路飞行,并最终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与现行的日常空管保障相比,冬奥会的空管指挥有三个难点。一是冬春季复杂天气对运行的影响,二是指挥中的英文通话,三是急救飞行保障。”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安全业务室曲国强表示,华北空管局根据梳理的管制指挥难点,提前进行了针对性部署。

据了解,针对上述难点,华北空管局在12月开展一次管制模拟机联合演练,统筹北京区域、终端和塔台等管制单位,侧重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战演练,考察管制员对管制指挥方案和应急指挥流程的熟悉程度,并检验英文通话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模拟机演练外,近期华北空管局还将进行一次冬奥保障的全面推演,对航班备降、特殊天气保障等多部门、跨部门协同工作程序进行流程检验。

“我们将以‘想全、想细、想万一’的工作要求,动态优化空管保障方案,全面排查梳理风险,防范安全隐患,为赛事保障奠定坚实基础,打好冬奥保障前哨战。”华北空管局局长麻金海总结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23日 11 版)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