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企网
江苏姜堰:“六尺小巷”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
发布日期: 2021-11-07 15:17:29 来源: 荔枝网

“六尺小巷讲礼让,互帮互助齐守望;人心相隔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经过1个多小时的协商讨论,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振兴社区《六尺小巷居民自治公约》新鲜出炉,252个字的公约涵盖了环境治理、破除迷信、远离赌博、尊老爱幼、睦邻友好、居民自治等方方面面。

振兴社区老旧小区、平房区、无物管小区多,小巷内乱堆乱停现象较突出,邻里纠纷多。为从根本上解决小巷治理难题,今年,姜堰区将“六尺小巷,幸福邻里”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围绕小巷睦邻文化建设,从“文化引导、环境整治、邻里相助”着手,精心打造“六尺小巷”,实现互助友爱,幸福共享。

“小巷要不要打造?我对打造有什么好的建议?如果打造,我能为小巷做点什么?小巷公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项目启动后,社区第一时间召开小巷居民议事会和小巷公约协商议事会,让居民参与到小巷自治的互动中来。

陵园村居民老丁和邻居老杨因修滴水檐的问题互不退让,经过一番调解,两人各让出40公分,共同修建了滴水檐,就这样“堵心墙”变成了“睦邻墙”;65岁的黄奶奶孤身一人居住,因点蚊香不小心引起火灾,小巷居民全员出动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次日一大早,大家又积极修房、刷墙、捐款,很快,黄奶奶的房子就恢复了原样;46岁的陈某孤身一人,入狱多年刑满释放,居民们送来了床毯、被子、电水壶、保温瓶等生活用品,社区负责人还多方联系为他介绍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振兴社区因势利导,根据居民的特长和志愿,成立了红、银、蓝三色服务队,实现了“小巷”居民自治服务网络全覆盖。小巷“蓝色”服务队搭建起“10分钟”服务圈,及时认领居民在小巷“心愿墙”和“圈圈”服务群发布的微心愿;小巷“银发”调解团里德高望重、有化解矛盾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党员免费为居民提供纠纷调解、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小巷“红色”志愿队对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独居老人实施“一对一”结对关爱帮扶,并组织开展各种联谊活动,拉近居民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多亏了街道和社区干部,现在我家门前道路杂物清理了,硬质道路修好了,邻里关系也比以前好得多了!”日前,姜堰区梁徐街道江村社区8组居民许美兰谈起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对街道信访矛盾化解的“一办到底”和情理融合赞不绝口。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梁徐街道聚焦信访初访工作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动和利用社区力量,运用“小网格”靠前化解,巧用“六尺巷”感化民心,推动街道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网化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接待中心,我们首先要耐心沟通对接,做好详细记录,了解核实好基本情况以及主要诉求。”梁徐街道政法和社会管理局信访条线负责人表示,“坚持‘最多访一次’的群众合理诉求要求,后续的实地查看和矛盾协调才是重中之重。”

面对陈年矛盾积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铁脚板”深入网格丈量民生、倾听民声。江村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获悉许美兰反映的问题后,与网格员一起到现场实地查看,并巧用“六尺巷”典故耐心疏通开导,促使双方取得信任,主动握手言和,并答应配合清理门前道路两侧的杂物,为道路整治畅通扫除了障碍。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解决群众诉求,治标更要治本。”这是绝大多数社区网格员秉持的原则。梁徐街道在解决初信初访矛盾的同时,将触角延伸至“网格”,做好跟踪督查、回访善后等工作,真正把好“最后一道关卡”,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终结在萌芽,为有效实体化解决矛盾打好基础。

大伦镇小小“民意苑”解决“大麻烦”,天目山街道锦园社区社工队伍、社会组织、社区力量“三社联动”,白米镇白米村网格员“铁脚板走万家”……“六小尺巷”的生动实践正在姜堰大地遍地开花,“六尺小巷”成为干群连心点、矛盾化解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正成为一种新风尚,居民的参与感、积极性、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来源:姜堰区融媒体中心/李晓倩  丁圣  编辑/徐金吉)

资讯播报
精彩推送